找到相关内容96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述“唯识无境”之意义

    唯识观等、遣相次第等)  七、“唯识无境”说的现象学原则与佛法大义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了佛学新的思维向度,是对形而上学观念的一种彻底革命,严格地把握佛法作为趣向觉悟的“道”的功用与界限。这种对功用与界限的自觉,是佛教中其他宗派所没有或至少是没有明确意识到的。在近代的西方胡塞尔意识现象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565699.html
  • 早期佛道异同论

    方术来吸引信众。  这样一来,就使许多本来就不解佛法大义的人,把佛法看成一种方术,而与当时社会的道教视为一类,这也是近代以来学者们所基本奉持的一种观点。  从形式上看,早期中国佛教,尤其是禅者们,确实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页35  大法初传,正是神仙方术猖狂现行的时代,加之归信者甚少,上层集团又不及妙义,只事神奇,所以早期佛法汉传的许多名僧大德,也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471347.html
  • 回归佛陀的本怀——洪修平教授访谈录

    正确的佛法大义来指导,只靠自己,最后走向何方就不能保证。所以佛教要发展要度众,需要正确的敦义数理来支撑,需要有人在这方面做出努力。佛教讲“信、解、行、证”,佛教的信不是三目信”、“迷信”,而是依对佛法...中国哲学和宗教文化的学者,著述颇丰,特别对佛教的中观般若学的禅宗有深入的探究,他同时也是一位以坦诚开放之心、求真实践之志来学习佛法的善知识。个少会员对洪教授的演讲籼即席问答反响良好。为此讲堂编辑组对...

    杨朝晖 执笔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91671460.html
  • 破除邪说论(六)

    ,先生是否还得亲往南方无垢世界将其从宝座上拉下,以令再回炉以重新补上所缺之修炼时日?   故对佛法理应圆融观之,如果妄加执著、取舍、非议,怕皆不能通融佛法大义。《诸法摄要经》云:“文殊室利,若有人...先生始终将本人的言谈、修证境界当作判定一切佛法现象的准绳这种作风,业已发展到蔑视经教、完全抛开、无视释迦牟尼佛教言、教法的地步。这种评价绝非言之无据,相信读者看了下文的分析后自会得出公正的结论。 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邪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014081489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主要禅法思想

    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、工具、手段,只是用来指月的手指,并非月亮的本身。修行者应通过手指看月亮,而不能以指为月。更何况,佛法大义不可言说,超言绝虑,非语言文字所能及,因此不能执著于语言文字,而应得意忘言,...都是因人而言。并非是指佛法本身有顿渐之分,而之所以说顿说渐,是因为人们认识能力有差异,根性有差异。根性差的觉悟比较慢,需要渐次逼近佛性,而根性锐利的,则可以瞬间觉悟,不假阶渐。由此可见慧能的顿悟是建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5454517.html
  • 镜文化与佛教文化之互动

    诸佛世界。犹如明镜睹其面像",佛之大法,能照物如镜,《大智度论》卷五偈云:"法之大将持法镜,照明佛法智慧藏"。于是,阐明佛法大义的教经亦如镜。如宋延寿《宗镜录》辑各教义称宗门宝镜、《密严经》卷中之《趣入...关系更为紧密。它以镜从体到用各方面的特征为喻,借之阐发佛教教义,甚至认为佛法就如洞照大千世界的大镜。其镜喻涉及层面广,内涵丰富,形成体系。表明在玄理的阐释传播上,佛教的确胜道教一筹,正如《文献通考肪...

    刘 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3955534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佛教组织观

    出家住持僧众——但最低限度,须明佛法大义、信心充足、能持英刍四根本戒者,乃认为出家住持僧众。   己 不知佛法亦无信心且不持戒者,应驱出于僧众之外,不认其为出家僧众。   庚...地阻碍了它的健康发展,也歪曲了佛教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。太虚大师曾经指出:   西汉以来,中国之社会,处儒教专化之下,佛法虽来中国,以避其排斥,僧乃游方之外,住持佛教之净仪。而社会之承受其化者,一为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062944.html
  • 试析太虚人间佛教改革对传统的批评与革新品格

    方面:   (一)明清以来的佛教将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情怀丧失得一干二净。按照佛法大义,人间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题中应有之义:“佛法在人间,不离世间觉”,“人成即...理念来诠释传统佛学,以及针对西方学术分类明晰化、条理化的特质,尝试将佛典进行系统的分门选排,使佛法研究和西方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接轨,实施平等对话和交流,同时通过梳理佛法与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伦理、道德、宗教...

    陈芷烨 焦自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3663008.html
  • 从杜甫的诗看杜甫与佛教之关系

    已经提到,又向僧人文公问过佛法大义。后来,进谒真谛寺的禅师,表示以未能割舍凡情为憾等等,不一而足。  又,杜甫对两晋时期高僧居士们的渴慕,主要表现在欣羡他们有关佛法问题的相互辩难,对僧德懿行的钦敬和...

    赵玉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264085.html
  • 中印文化激荡的璀璨时代:格义佛学的发展

    ,认为通过佛教自身名相,系统地把握般若学大义,以佛法研究佛法,才是研究佛学的正确方法。至此,中国人始自省地建立起佛典诠释理论的雏型。  佛典弘传:是翻译,还是诠释?  古译时期的《般若经》传译  早期...学思想概念迂曲地来“配说”内学,并不直接以佛教名相概念说明佛理,用现在的话说,即不是“以佛法研究佛法”,虽然不全合于佛法大义,但却能收到很好的推广作用。  随著佛学在中国的发展愈见兴盛,以“格义”方式...

    李幸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065077.html